| |
|
金银币礼品行情有些“火” |
|
栏目:币卡方圆 时间:2005年2月11日18:51
|
回过头看2004年秋末开始的礼品行情,用一个“火”应该十分确切。这个“火”,当然不是火爆的“火”,但也不是虚火的“火”,它就如江南人家吊罐炖老鸡,不紧不慢,不温不旺,虽然等待的时间稍长,但真正熬到火候,不用揭开盖子,就能闻到扑鼻的香气。具体分析,妙处有三:
其一,持续时间长久。本年度礼品行情,最早起于10月末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期间本色金银乙酉《鸡》率先亮相,沸沸扬扬拉开了行情大幕。从那时起到现在的近百天内,虽然礼品行情没有波澜壮阔地全面铺开,但小打小敲也热闹不断。其中乙酉《鸡》是引领行情的大旗,随每一个新品种问世,或多或少都在市场掀起一层涟漪。特别是其中彩金彩银品种,自打问世那天起,就始终在市场唱主角,为营造氛围,聚集人气,起了到决定性作用。如果分礼品行情为两大时间段,那么元旦之前,主要因公历新年以及圣诞节而起伏,这之后,则为春节和情人节而波动,后者占的比例更大些。从头年10月末,到来年2月尾,前后相加,时间长达4个月。也就是说,一年之中有1/3时间,币市行情是由礼品主导的。礼品行情已经越来越成为金银币市场的主力区域。
其二,价位相对坚硬。礼品行情由普制金银“乙酉鸡”打响第一枪。有趣的是,从两款金银币问世当天起,市场就对其定位过高抱怨不断。参与各方都认为这是一个虚价,用不了多久就会一步步降下来。但偏偏相反,直到今日,也没有看到它们退缩半步。不仅如此,相比开盘最低(1350),最新市价(1590)还有15%以上涨幅。彩色金银鸡亮相后,也步步为营,从2450元一路走高到现在的2700元,而这个价格,较之前期还有一定幅度的微调。迟至12月上旬露脸的梅花金银鸡,初始在3060元区域且成交一般,现如今也走高到3200元左右。传统民谚道:宝塔不是堆的,牛皮不是吹的,同理,礼品行情的价格趋硬,也不是市场实力币商想操纵就能操纵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礼品需求一日日放大;其二,后续货源有限,或者说发售方控制有序。礼品行情柔中带刚,不为市场环境所左右,已成为它越来越鲜明的特色。
其三,成交保持活跃。网上反馈的信息,仅上周五一日,京沪币市标明“礼品消耗”的成交有:普制银《鸡》10枚(425),1公斤银《鸡》2枚(4250),扇银《鸡》250元成交15枚(245一250),梅花银《鸡》2枚(290),《春节》金币5枚(1400),《邓小平》金银币10套(3750)。虽然成交金额不是太多,但在如此低迷的市道,有此佳绩,已经十分突出了。另有一点,大多礼品消耗者,不会大张旗鼓公布购品用途,因而大量礼品买盘是隐蔽的,半公开化的,涉及品种,也远远不止上述范围。“猴”尾“鸡”头的礼品行情,重点除新问世的乙酉《鸡》系列外,还包括2004推出的几款新品,其中《西游记》二组、《邓小平》、《麦积山》、《人大50年》等,虽然市价趋软,但成交相对活跃,尤其是银币,交投更积极一些。追新是礼品行情发展的必然,也是上年礼品行情的延续。另一方面,在已发金银币中寻找有潜力的品种,则是对礼品行情的回顾与补充。近阶段《贵妃醉酒》、《群英会》、《悟空拜师》等,成交量有所放大,也说明了这一点。高也是买,低也是买,礼品行情的这种不屈不挠精神,也构成它富有张力的个性。
总结“猴”尾“鸡”头的礼品行情,三个方面:持续时间长久,说明它影响力在不断扩张;价格相对坚硬,说明它独立性越来越强;成交保持活跃,说明它已形成相对固定的群体。无庸讳言,礼品市场已经成为金银币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
|
来源:集邮报 作者:张健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