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钱币初始应该是性崇拜的产物 |
|
栏目:币卡方圆 时间:2003年12月17日21:19
|
货币存在已有几千年历史,当代经济生活中人们更离不开货币,对货币的存在早已习以为常。但货币到底从何而来?货币起源的本质何在?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古今中外有多种,各路学者众说纷纭。如中国古代的先王制币说、交换起源说;西方国家的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法学家甚至说货币是法律的产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山西大同市钱币收藏与研究学者赵忠格最新提出:“钱币的起源始于女阴崇拜,而在中国古代长期延用的钱币上也反映着当时的性崇拜思想。”赵氏的这一古钱币产生说颇具新意,据了解在国内还是首次提出,令人关注。记者赶赴山西大同市,独家专访了赵忠格先生。
钱币的初始是性崇拜的产物
赵忠格现任职中共大同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同时也是中国文物学会民间收藏委员会成员,是山西省颇有声望的钱币收藏与钱币史学研究专家。
谈及“钱币女阴崇拜”新说,赵忠格介绍说,无论中国与外国都有以海贝为币的历史考证。可以看到,贝币的女性生殖器特征非常明显。在人类的初始阶段,人们对生育原理一无所知,不理解女人为什么可能生育婴儿,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绝对低下,人力是唯一的生产力,人类的繁衍被十分看重,因此女性女阴在原始社会也被异常崇拜。
赵忠格分析说,由于海贝壳与女阴外型的特征相近,就被当时有地位的原始人类作为一种推崇的饰物而挂在身上,以表明自己对女阴的崇拜或表明自己所占有的女性数量,以此来炫耀。那时候由于海贝的象征意义以及内陆地区的稀缺,已成为一种财富的象征,后来又成为有价值的交换物。而到了夏商时代,海贝已正式被确立货币地位。史书记载,在出土的殷王“妇好墓”中,发现了上千枚海贝,说明当时海贝已不只是装饰物,而是一种重要财富了。
赵忠格进一步举证说,到秦朝时,钱币出现中间的孔,这个孔尽管有贯钱的功能,但从形态上还是具有女阴象征意义,是中国古代性文化的一种反映。即便是在中国当代最权威的钱币学辞书上,古钱币这个中孔的专业术语仍然叫作“穿”,圆孔叫“圆穿”,方孔叫“方穿”。而钱币外延与中孔之间没有文字的部分被称作“肉”,这种称谓由来以久,这表明古人将性行为的想象融入到钱币中来,只不过这时已不再是女阴崇拜,而是男权思想的一个反映了。
赵认为,从母系社会的“女阴崇拜”到父系社会的“男根崇拜”,人类经历很长时期的原始性崇拜过程,古钱币作为当时流通的价值符号,表示性文化的内涵也在情理之中。当然后来人们逐渐淡化钱币性崇拜内涵,而改为单纯金钱崇拜、价值崇拜。但钱币的初始应该是女阴性崇拜的产物。
羊皮大衣变马夹走上收藏研究不归路
五十余岁的赵忠格收藏与研究中国古代钱币已有三十春秋。他自述是在中国文革时期为逃避精神苦闷而开始走上钱币收藏之路。那时他在大同阳高县插队劳动,偶然间他发现村中儿童所踢的键子中有各式古钱币,由此产生兴趣,并一发而不可收。
为向儿童换取这些钱币,忠厚的赵忠格唯一的办法就是剪下自己羊皮袄的一小块皮子,送给这些儿童去做一个新的键子。天长日久,十里八乡的孩子们都知道有这样一个喜欢古钱币的人,纷纷将手中的钱币拿来送给这位大哥。赵忠格的钱币多起来了,可他那件羊皮袄也从一件长袄变成短袄,最后连袖子也剪去,变成一件羊皮马夹。
一件羊皮大衣的分割换来赵忠格对钱币的深情厚爱,为他苦涩的插队生活平添色彩。从此他开始用所有业余时间去琢磨这些钱币。最初是琢磨它们的年代、真伪,从各处资料辞书中查询相关证据。通过这种查证,赵忠格更多地了解了中国历史以及中国古代货币经济状况,为他后来从事古钱币研究打下基础。
赵忠格真正步入古钱币研究之路是与中国钱币学会常务理事卫月望先生的邂逅。一九九0年赵忠格出差来到古城西安,也顺便逛逛西安售卖古钱币的摊点。一枚秦始皇时代的“飞钩半两”钱被赵忠格看中。当时此钱的市价应该在五十元人民币,而“走了眼”的摊主只要两元钱。赵忠格好心告诉摊主这枚钱是真钱:“你要价太低了。”也许是坏了行内的“规则”,也许是伤了摊主的自尊心,不成想赵忠格此言一出,却激怒了摊主,两人为此争执起来。这一幕全被旁边的一位老者看在眼里,这人正是卫月望。
在中国钱币界鼎鼎大名的卫月望赏识赵忠格的眼力,从此收赵忠格为“编外弟子”,常以电话书信给赵忠格的研究以业务上的指导与肯定。赵忠格说,“名家的肯定给了我很大动力,那次与卫老的相遇,是我在钱币收藏上的一个转折点。一个好的收藏者要具备‘四有’,有钱,有闲,有识,有胆,而我一个工薪者,再节衣缩食也难作到收全收精,从此我把收藏钱币的重心转移到对它的研究上来。多年的研究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以及中国古代货币经济状况,通过对古代钱币的研究,探究中国商品经济运行的历程。”
赵忠格指出,“钱币是一种物质形态,反映了中国各历史时期的经济活动,一个朝代钱币的铸造水平、流通情况、伪币状况都是这个朝代的经济运行状态的一个佐证。可以说一枚钱币就反映了一段中国历史,一部钱币发展史也是中国古代货币经济的运行史。”
三十年潜心收藏与研究令赵忠格终有所成,凝结他心血的《神州古钱币》与《古钱钞文存》两部著书先后出版。《神州古钱币》从中国古代众若星晨的钱币中选取各个朝代的代表性钱币,就其铸行背景、形制特征、珍稀程度加以阐述,还附以民间传说、掌故趣闻,以及名人咏作等。《古钱钞文存》则是中国古代钱钞汇考、文论、艺文、纪事、杂录和外编的史料汇编。其书上迄殷商,下至清末,时间跨越中国整个古代社会。这两部著作让读者看到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钱币经济运行的一个整体架构。有关专家评价道:“此书填补了钱币研究的一个空白,是普及钱币知识的力作,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教材。”
关注中国古代性文化
回到古钱币“女阴崇拜”话题上,赵忠格对记者表示,这是他多年钱币研究中的一个发现,同时也将作为一个新的命题而成为他今后钱币研究的方向。他相信会有更多发现来证明他的观点。
对古代钱币性崇拜观点的探究也引发赵忠格对中国性文化的关注。他向记者展示了两件相关的收藏品,一是明代的《房中术》小册书。规格小于现在的六十四开本大小,线装,品相完好。书内介绍房事技巧,以及收录了几十个壮阳药方。赵说,民间保存如此完整的明版书是不多得的,特别是这种《房中术》读本,数量很少,一般都是密不视人,从书的规格形状来看,这应该是当时的持有者藏在枕下的读物。
另一件也是明代的东西,是一面有五六公分直径大小的铜鉴(镜子)。特别之处在于,铜鉴的背面除雕有花饰外,还雕有四幅男女房事不同姿态的图形。
赵忠格说,中国的封建观念对性事讳莫如深,造就了对性的神秘感,反过来更加重了对性的崇拜。这些物品可看出那个朝代性知识、性教育的一种传播方式,也可以窥见当时人们对性行为的态度,是中国古代性文化的一个具体反映。
赵忠格指出,中国开放二十年,性观念发生很大变化,性教育被高度重视,人们对性行为也产生前所未有的理解与宽容。那么对于中国古代民间性文化的发掘、研究、整理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
|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甄雪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