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银币应该走老路吗
栏目:币卡方圆 时间:2003年12月11日21:58
奥运纪念币的运作水平是奥运会主办水平的一个标志。北京奥运会对中国金银币而言,既可以树立国家形象,也可以成为大捞一票的绝佳契机。可一则简单的发行方案却令许多人感到震惊和遗憾。 

11月22日,首届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巡展在浙江省宁波市开幕。对于主办者中国金币总公司而言,此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宣传奥运,说得再直接点儿,就是推广奥运纪念币。据了解,此巡展上有些内容深受追捧,但是参观者对于奥运纪念币却是反映寥寥。金币总公司一位人士对此表现得十分平静:“奥运纪念币还没出来,大家当然只能是关注。我们这次仅仅是一次宣传”。
  
真的这么简单吗?事实上,有关部门不久前公开向国内外征集奥运纪念币设计方案时顺便带出的奥运纪念币发行方案,就令许多行家瞠目结舌——对于绝大多数关注中国奥运、热爱中国奥运的人来说,要想收藏全套的2008年奥运会纪念币作为永久纪念几乎已经是痴人说梦。

中国奥运币飞天价格

10月底,一则两三百字的新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据报道,为纪念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将发行纪念币40枚,包括普通纪念币9枚,其中纸币1枚,面额为20元;硬币8枚,面额均为5元。贵金属纪念币31枚,其中10公斤金币1枚,面额为100000元;5盎司金币2枚,面额均为2000元;1/3盎司金币8枚,面额均为150元;1/10盎司铂币2枚,面额均为100元;1公斤银币2枚,面额均为300元;1盎司银币16枚,面额均为10元。
  
稍有纪念币常识的人都知道,在收藏市场上,不能把纪念币的面额与流通币的面额划等号。一般情况下,流通纪念币是与面额等值流通的,但由于限量发行,通过一般途径很难等值得到。邮币卡市场上,各色流通纪念币一应俱全,但市场表现大不相同,因此目前很难估量在市场上收集全套的流通纪念币大约要花费多少。
  
金银币的面额则是一种彻底的象征。金银币不能与普通货币等值流通,发行机构也不会按照面额发行,而是另有一个发行价。按照惯例,5盎司金币的发行价约为13000元,1/3盎司金币大约1800元至1950元,1/10盎司铂金币大约1150元,而10公斤金币以前曾有过一次拍卖记录,成交价为130万元。如此推算,即便不考虑10公斤金币,要想收集全套的中国奥运纪念金币,至少要花费4万多元。要想收集全套的奥运纪念银币至少要花费12000多元。
  
这实在是一种超理想化的计算方式——鉴于我国金银币的发行体制,普通人几乎无法以发行价得到金银纪念币。放在市场上,这些金银币会被炒到什么价位,只有老天知道了。退一步讲,就算是可以花费五六万元得到这样一套并不完整的金银币,又有多少热爱奥运或是热爱收藏的人士能消受得起呢?
  
要知道,金银币由于发行的权威性、材料本身的珍贵性,加上光彩夺目的外表,更是得到了许多收藏者的珍爱。

开拓创新还是市场钓饵

翻开世界奥运纪念币发行历史,能发现中国的奥运纪念币还没有确定图案的时候就已经创造了几项世界第一:第一次发行重达10公斤的金币;第一次发行5盎司金币,而且是一下发行两枚;可能还是第一次发行纪念纸币。此外,从各个单项看,中国奥运币的发行总品种、金币品种、银币品种都居于世界“一流水平”。
  
再看国内,奥运题材两年来已经创造了多项第一。2001年,中国金币总公司曾推出一枚“北京申奥纪念大铜章”,虽无面额,但由于是权威机构推出的第一个奥运题材纪念品,加上1500枚的铸造量实在金贵,目前市价已超过5000元。2002年7月,金币总公司发行第一枚申奥成功纪念银质纪念章,这是第一枚也是最后一枚“申办题材”的纪念品,而且是金币总公司发行的奥运纪念品上首次使用五环标志,再次引起一番轰动自然不在话下。今年8月,奥运会徽纪念章一金一银双双出笼,这既是金币总公司的第一个黄金奥运纪念品,又是第一个“主办题材”的纪念品,原本690元(1/10盎司金500元,1盎司银190元)的身价一上市就站到了1200元的价位,在一周左右摸高至3000元,目前稳定在2000元左右。
  
一系列的世界第一加上中国第一,除了金银币,竟然还有金银章,甚至还有铜章!这到底是不断创新的产物还是别出名目的市场钓耳?北京马连道邮市的一位邮商在奥运题材上小赚了一把,但提起这些“第一”,仍然表现出一种玩世不恭:“没有这些名目,怎么吊起市场的胃口?这都是炒作题材呀。” 

金银币为谁铸造

真正收藏者如何染指奥运纪念币呢?
  
记者就奥运纪念币的价格问题请教过中国金币总公司的有关负责人,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的回答是:何必贪大求全呢?金银币本身是一种高档收藏品,普通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品种。
  
问题仍然不是这么简单的。首先,尽可能求全是中国收藏者的普遍心态,中国主办奥运会这样举世瞩目的重大题材更不例外。从技术层面看,奥运纪念币本身就是一个适宜求全的收藏专题。收藏者不可能收齐全世界的金银币,也不可能收齐全世界的奥运纪念品,但却可能收全齐世界的奥运纪念币。事实上,我国已经有了这样的收藏者。如果再具体到中国奥运纪念币,在奥运纪念币发行方案公布之前,更是有无数人跃跃欲试,立志照单全收。可是一则区区两百字的发行方案,给了这些热爱收藏、热爱奥运的人当头一棒。
  
其次,奥运纪念币刚刚开始征集图案,但是内容无论如何离不开体育项目、运动场馆、中国文化,其中8枚1/3盎司金币、16枚1盎司银币更是如此。假设确定为体育项目内容,挑选其中一枚收藏怎么收?选乒乓球还是足球?挑游泳跳水还是射箭射击?有的是中国的体育强项,有的最受欢迎的项目,区区一枚如何解得了收藏者的饥渴。挑选几个品种就意味着几千上万元的投入,而这又不能满足求全的愿望。
  
据介绍,品种过多的奥运纪念币肯定会受到全世界收藏者的冷落。从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开始,奥运会举办国开始发行奥运纪念币。很快,奥运会举办国发行的纪念币成为所有奥运纪念品中最为重要的品种,深受体育爱好者、收藏爱好者的喜爱。所有奥运会举办国在发行奥运纪念币时,大多会着重考虑收藏者的利益,对种类、数量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在历届奥运会上,发行贵金属纪念币品种超过中国的,只有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莫斯科奥运会一下发行了39枚贵金属币,而且发行数量庞大。但由于当时正处在美苏冷战时期,此届奥运会遭到了西方国家的抵制,加上前苏联财政困难,把发行贵金属纪念币当作补充奥运投入的重要手段,因此,这届奥运会的贵金属纪念币几乎被全世界的收藏者视为奥运金银币中的垃圾,2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身价可怜。汉城奥运会的金银币虽然总体重量不大,面额较小,但也无法引起全世界集币爱好者的追捧。相比之下,即便是商业化运作的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也只发行了8枚银币、4枚金币,全世界收藏者趋之若鹜。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为什么还会出台庞大的发行方案呢?这至少说明,决策者没有把真正的收藏者作为首选目标,辽宁一位钱币收藏家说得更通俗:“奥运金银币就不是为普通收藏者预备的。”
  
有行家分析认为,中国的贵金属币目前主要适应两个市场的需求,一个是混乱的炒作市场,另一个就是庸俗的送礼市场。
  
在第一个市场上,金银币的市场价格和它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没有直接关系,主要看它的题材、数量、发行方式是否适宜炒作。如果有庄家认准了,就会筹集资金大笔吃进拉高价格,然后尽快抛出赚取差价,倒霉的往往是那些跟风跑的小户、散户。在这里,金银币只是一种炒作的符号而已。在第二个市场上,很少有普通工薪阶层花上近千元甚至几千元买上一个或几个面值10元、5元的银币送给亲朋好友。但是,岁末年初,这些金银币会销路大增,其中的来龙去脉不足为外人道也。见诸报端的是,在有些贪官的脏物清单中,就有“金币”或是“金银币”的身影。

非要走入邮市陷阱吗

中国金银币似乎很少考虑过普通收藏者。
  
1979年,中国金银币宣布诞生。这时国家急需外汇进口技术设备。中国金银币主肩负着出口创汇的重任,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发行品种上看,1979年只发行了一组4枚金币,发行7万枚。此后,每年金银币的发行出现了不同项目中包括不同品种的格局,到90年代中期,曾经一年推出百种左右。
  
国际上的金银纪念币发行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据介绍,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集币人口在世界上处于一流水平,近20年来,每年平均发行贵金属币不超过8种。澳大利亚的金银币以其精湛的铸币技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追捧,近20年平均每年的发行不超过十几种。他们在确定题材内容、发行枚数、每枚的发行数量时,往往把满足收藏者需求而尽量不增加其经济负担作为重要标准。相反,非洲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则有竭泽而渔之嫌,题材随意,工艺不精,品种混乱,数量庞大。有的国家干脆可以出卖金银币的铸造权、发行权——只要给钱,外国人也可以投资铸造发行该国的金银币。这样的金银币在世界上的声誉可想而知。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金银币的战略重点开始由国际转向国内。起初,这一崭新的收藏品种曾经令国内的收藏者眼睛一亮,不少品种受到欢迎。但是由于项目、品种仍然居高不下,人们开始敬而远之,越来越多的品种开始滞销。2000年,中国金币总公司决心降低项目、品种,推出了“精品战略”,但每年推出的金银币仍然维持在项目10个左右,品种三四十个。从1979年至今,已发行贵金属币近1600种,平均每年达到六七十种。
可以认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的金银币为了争取外汇收入不得不损失一些市场形象可以被国人所理解,此后则应该重新打鼓另开张,着重培育国内市场,认真考虑国内收藏者的需求。但是,就在中国的收藏者也开始注意金银币的收藏价值的时候,无节制的发行却把他们拒之千里之外。
  
中国的邮票和钱币是共存于一个市场的。邮市可谓盛极而衰,全国集邮联合会曾经拥有近500万会员,鼎盛时期,每当新邮发行,全国大大小小的邮局门口都会排出几百米的长队。而今呢?邮政的一轮轮滥发导致集邮人口迅速流失,目前仅存会员200余万。上世纪90年代末期,邮政苦于无奈,提出了“减量增套”的战略方针,但方针不错,做法却变味了,新邮花样不断,名目频出,今天一个小版张,明天一个大版张,一会儿一个临时加项,一会儿一个量少邮品。以今年为例,2003年已经发行的纪特邮票和小型张的发行量比去年下半年平均减量20%左右,看来减量力度应该不小,但由于每套邮票同时发行大、小版两种版式,如果将大、小版邮票加在一起,发行量与2002年下半年相比则大体持平。在刚刚结束的亚洲邮展上,邮政开始出卖邮票印刷的叠色样张,真可谓山穷水尽了。
  
对比一下邮票,金银币似乎紧随其后。都曾经有过辉煌,都曾因数量庞大而受到冷落。都曾经调整策略,一个是“减量增套”,一个是“精品战略”,口号都曾受到欢迎,但接踵而来的,一个数量不见减多少,一个精品没有加多少,倒是共同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名目、噱头。邮市已经死了,币市将要如何呢?

国家声誉 万民之爱

中国申奥成功,万民沸腾,举世瞩目。说起来都知道,奥运是对一个国家整体素质的检验,做起来未必轻松。奥运纪念币是主办国重要的纪念品之一,如果中国金银币当初在海外大肆发行实属迫不得已的话,奥运则是中国金银币重整旗鼓,再树国际形象的绝佳契机。当然,这也是大捞一票的绝佳契机。应该如何取舍?作为“国家名片”,中国的邮票已是冰冻三尺,比邮票更具有权威性、更代表国家形象的金银币呢?难道在奥运面前仍然只是炒家的符号或者送礼者的宠物?
  
在北京最近举办的一次藏友沙龙上,一位钱币收藏者提起那区区两百字的新闻,忍不住大吼:“就知道赚钱,这年头只有赚钱是硬道理?!谁管你什么形象不形象,收藏不收藏。”
  
另一位藏友透露,目前决策层对奥运纪念币的设计深感为难:奥运纪念币总要体现本国文化,可是想一想,中国的传统文化题材都快用光了,长城、天坛、故宫、兵马俑、历史人物、京剧艺术、书法绘画、古典名著、野生动物……还有什么?1000多枚了,都用了。奥运币还要有新意吧?难。这就是滥砍滥伐的结果。
  
一位长期在深圳经营金银币的币商可谓忧心忡忡:“这样的搞法,国家领导人知道不知道呀?要是知道,肯定不允许,这关系到国家的声誉呀。”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奥运纪念币,本来就是万民之爱。
  

宁波钱币巡展上,奥运金银币受到的冷落可以说明很多。一则两百字的新闻已经是覆水难收,但亡羊补牢,或许为时未晚。关键在于是否愿意为了国家声誉、大众情感以及民间收藏的发展,去做一点补救工作。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