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币新品溢幅过大酿危机
栏目:币卡方圆 时间:2003年10月5日15:37
  今年以来,金银币发行后的面世价格徒然攀高,仅以7月份以来发行的几种金银币看,《佛指舍利》即高开于5000元上方,《西游记》金银币更是出现了价格高昂的期货价,其中5盎司彩金币期货价一度被叫高至12万元,面世价格也在10万元之上,而0.5盎司彩金币、5盎司彩银币和1盎司彩银套币均悉数出现了高开表现。可以说这些比发行价格高出数倍的溢幅在去年是不可能出现的,而如果放到2001年初彩金币启动时,如此高价更是难以想象。由于新品种接二连三地呈现高开走低,使得前两年新品的市场活力消遁,投资者面对高价而裹足也是情有可原,毕竟任何投资市场均存在风险,更何况是在大幅高开的情况下。
  事实上,从近一年来的市场新品表现看,面世价格的溢幅不断提高。如《佛指舍利》金币在高开之后出现了下挫,走低跌至3300元附近,随即又出现了短线炒作,价格扶摇直上至6200元,但好景不长的是9月下旬该币市价重现回落到3600元附近,依然低于开盘价格。从该币的走势中不难发现,由于大幅高开之后,市场本来固有的盈利空间被无情地压缩,且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透支现象,毕竟市场的价值中枢不可能无限制地提升,一旦超过了极限,无论是比价效应还是市场承受力,都难以接受过度高,开的压力。更何况高开的价位如果要确立,那么必须要大量的资金来承托,问题是这些承托资金如果没有后市的赚钱效应,则相信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冒大风险去刀口舔血。
  新品的高开现象绝非近期金银币市场所独有,在20年中的邮市和7年前的田村卡市场上也同样出现过,这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呈现的现象,即使是股市也难免,在一个大牛市的扬升阶段,届时所发行的股票也会出现高开现象。因此实事求是地分析,新品高开现象难以避免,是投资市场的规律,在集藏品市场上这种表现尤为突出。如2001年4月份的邮市中级反弹中,《聊斋志异》小型张的面世价格一度高开于48元的价位,比8元面值足足高出了500%,创出了小型张发行初期溢幅之最,其后该张仅短暂上摸52元之后即亦步亦趋地随大势下调,迄今该张的售价已跌破了8元面值,成为了打折对象。这里过度的高开,明显制约了其走强,市场原来的获利空间不仅荡然无存,而且出现了严重透支,不下跌调整岂不成了怪事。而正是由于该张的大幅高开并迅速走低,导致了当时的中级反弹行情急速夭折,市场资金在被大量抽血之后,难以维持行情向纵深发展,并形成了邮市其后两年多的一蹶不振,低迷调整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
  币市与邮市虽然存在着不同的投资理念和操作模式,但高开的新品对资金面的汲取却是大同小异的,这一点无法回避。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近期发行的金银币,在大幅高开的同时存在着浓烈的投机色彩,因此往往会呈现一步到位式的天价,此后出现的高开走低又会影响到投资者的积极性和市场人气,最终改变前期良好的投资氛围,进而向投机方向转变。一旦市场形成了炒新的投机氛围,则市场的波动性会徒然增大,风险性也成倍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将制约稳健型投资者的参与,尤其是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着眼于长期战略投资的参与者,会衡量市场的投资与投机风险。通常而言大资金不会参与短线的投机,毕竟这种市场进去容易出来难,短期的投机虽然会创造较大的升值空间,不过一旦转势则必然面临脱身困难的尴尬,一着不慎极可能成为套中人,所以这一弊端是大资金不愿参与投机的真正原因。近年来邮票市场的低迷、资金面匮乏状况,与前两年爆炒新邮不无关系,以致于现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大资金的光顾,至少投机氛围过于浓烈的市场是大资金规避的地方,这一点在过去的邮市和卡市中均出现过,现在两个市场双双低迷,就是由于投机过度引发了大资金的逃亡,最终酿成了资金面的匮乏,低迷市道的苦果也将由此产生。事实上,9月初随着《彩金龙》爆仓,币市出现了两年多来最大的一次跌势,近期发行的大量高开品种价格骤然下挫,已凸现了不菲的投资 风险,如价格在8000元上方高 开的《黛玉夺魁》和《猴王出世》彩金币,在10月初已双双跌至5000元附近,短期跌幅接近4成,且迄今尚未出现真正的止跌征兆。
  金银币市场是近两年来逐渐欣欣向荣的朝阳集藏品投资场所,已成为邮币卡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新兴板块,这一点在过去的两年表现中得到印证,毋庸置疑。但是金银币市场的发行和操作有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新品种的发行具有比邮票更强的一级市场垄断控制性,这也为发行初期的大幅高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虽然这种高溢幅的市场定位可以为筹码的初始拥有者带来滚滚利润,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投资市场如果蛋糕在揭开盖子时即被发现大部分已吃掉的现象,会有多少人愿意去舔所剩无几的那一点点奶油呢?所以,新品高开是柄双刃剑,这里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掌握适合高开的度,会振兴和活跃市场,引发更多的人来品尝美味的蛋糕,反之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只能让投资者去寻觅其他具有较大利润的领域。因此,对于金银币的高开需要从战略角度出发,不可只图一时的短暂丰厚利润“美味”,而丧失今后的长远利益。一旦投资者认为新品的风险巨大,极可能会将资金抽取到更加有利可图的地方,至少近年来的邮市已出现了这种让人感到非常糟糕的情况,发行部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6年来的颓势,属于非常值得参考的前车之鉴。
来源:信息早报 作者:宋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