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币上的书法艺术
栏目:币卡方圆 时间:2003年10月13日5:36
 
  币文,顾名思义就是钱币上的文字。我国古代币文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书体,所书文字皆出于书法名家或达官显贵之手,弥足珍贵。纵观其书法演变,堪称一部中国文字书法艺术的发展史。 

  秦统一货币后,取义于天圆地方的方孔圆币成为绵延数千年造币的规范模式。所铸钱币上的小篆“半两”二字,为宰相李斯所书。字体雄劲挺秀,稳健刚毅,开币文之先河。至汉,币文已出现个别隶书。铸有皇帝年号的钱称为“年号钱”。我国最早的年号钱是十六国时期的“汉兴钱”。其铸文已纯系隶楷,这说明我国南北朝时代文字已完全摆脱了篆体。发展至唐,币文书法艺术百花齐放,行草隶篆,各领风骚。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铸造的“开元通宝”为盛唐大书法家欧阳询之手笔,笔力劲险严整,俊秀飘逸。 

  北宋时期,宋太宗赵光义铸“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御书中楷、行、草并用,世称“三体钱”。其字大气磅礴,透出一代天子之骄气,为人称道。此后各朝皇帝所铸“年号钱”,大都采用两种书体书写,世称“对书钱”,诸如“景佑元宝”、“嘉佑通宝”、“熙宁元宝”等,或楷篆并用,或隶篆并用,不一而足。 

  宋代币文书法的繁华,不光是字体的多样,更表现在一些大书法家的笔墨参与。北宋“元丰通宝”是书法史上“宋四家”之一的苏轼所书,字体丰润自如,飘逸豪放,气势贯通,可谓神品。北宋末年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是宋徽宗赵诘的铁划银钩瘦金书。字体轻快利落,出神入化,叹为观止。此时币文书法艺术可谓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令后来者难以逾越。 

  可惜自南宋绍熙后,百花“凋零”,“一枝”独放,币文均为楷书,此种局面一直延续了九百余年。只是清代咸丰年间,币文稍有起色,大钱“咸丰元宝”系书法名家戴熙所书,但不过昙花一现而已。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