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喝变味的集邮
栏目:每日新闻 时间:2004年12月20日18:29
  事件由头 

  不久前,沈阳一家小学将所谓“邮票投资”纳入“财商教育”课,在集邮界引起强烈反响。有集邮者明确表示反对(见《中国集邮报》2004年第91期《小学开设“邮票投资”课有感》),认为“邮票远非理想的个人理财工具,集邮的“保值”作用向来是排在其全部功能的最后。毋庸讳言,惟有中国却将集邮市场运作成了‘资本投资’甚至投机市场,退一步即便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注定只能是发展进程中暂时的非正常现象。尤其是炒作发行期内的新邮,依据国内现有法规亦属明显违法经营。”

  新闻事件 

  或许是感受到了这一热点议题,同时针对中国集邮的现状,中国最具权威的官方新闻通讯社——新华社2004年12月13日向各家煤体电传了该社记者刘菊花采写的专题新闻报道《被套牢的中国式集邮》,报道记述了国内近期一些新邮票人为炒作的现象和北京邮市的部分经营者、集邮者对当前中国集邮活动,主要是对邮市交易的看法。

  邮政表态 

  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管理司司长刘建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态,“邮票本身只是邮资凭证,它的第一功能是邮寄,只有过了发行期才进入特殊投资商品行列。国外邮市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普通的集邮者和收藏者,集邮者一般都是长期的客户,以收藏、鉴赏、研究为主,不是为了赚钱的。中国邮市的服务对象有一部分是集邮者,但现在主要是炒作者,这种人期望短期得到回报。”“在中国集邮市场,你不能以市场价格作为评判邮票好坏的标准,许多制作精良的邮票不一定被看好,邮市主要是以炒作为主,被投资者所操纵。这是很不正常的。” 

  刘建辉说:“真正的集邮者将集邮做为一种爱好和乐趣,而不是以投资和保值增值为目的的。由于近20年来新闻宣传的误导,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炒作邮票可以攒钱’,把集邮活动变味成投资”。 

  此言显示,中国邮政站在官方立场支持了反对“邮票投资”说的观点,确认任何“邮票投资”是很不正常的,投资使集邮变味。而新华社记者也在报道中提出“邮资凭证,还是投资工具?”、“是4次炒作狂潮,还是4次集邮热潮?”等质疑后,进一步指出,“邮市炒作现象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也曾发生过,欧洲战后也曾经出现过,都是在市场经济逐步走向规范中出现的畸形行为。这些国家的邮政部门都通过严格市场监管,逐步抑制这种畸形的状况,规范了邮市的正常运转。”

  媒体关注 

  有趣的是,各地媒体在刊发这篇报道时纷纷加上副题表达各自的认识,例如浙江《衢州日报》的题目是《被套牢的中国式集邮:文化活动还是商业投机?》,上海《新民晚报》甚至为《“甲申猴”上蹿下跳集邮者心惊肉跳被套牢的中国式集邮》配发了一幅漫画.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