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竞拍声中辨“方向” |
|
栏目:每日新闻 时间:2004年11月28日18:55
|
随着近几年钱币拍卖日渐增多,钱币拍卖现已成为钱币交易市场的一种有益补充,并正融于日常的币品交易之中。
但是,钱币拍卖毕竟与一般的钱币交易市场有着本质的区别。那么竞拍新手如何才能在拍卖场上喊出合理的价格买进合适的品种,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呢?日前,记者采访了上海钱币市场分析人士吴伟忠先生,吴先生经常参加钱币拍卖会,对竞拍新手如何在拍卖会上参拍珍稀钱币有一定的经验。
记者:钱币拍卖会与一般的钱币交易市场有什么区别?
吴伟忠:钱币拍卖会与一般的钱币交易市场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主要表现为钱币拍卖是以高档珍稀品种为主,即使是一般的普通钱币品种也是以“量”为最小拍项,即每一项次也有一定的数量参与拍卖,这与钱币交易市场上的1套或1枚的小额成交截然不同。
记者:什么样的钱币拍卖会值得参加?
吴伟忠:并不是所有举办单位举办的钱币拍卖会都可去参加。因为拍卖单位的信誉是拍品品质的重要保证。目前钱币交易市场上“李鬼”泛滥。尤其是珍稀钱币中赝品更多,令人防不胜防,集币爱好者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上当。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投资者想购买较为珍贵的钱币品种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都愿意通过拍卖的形式来购买。但通过拍卖购买的币品质量就百分之百能够得到保证吗?其实也未必。目前拍卖市场如火如荼,不仅各地省、市钱币协会经常组织拍卖,连一些县级集币协会和相关单位也经常发起这类活动。在这种拍卖会上赝品就容易经常出现,主要原因是组织混乱。正因为如此,许多单位在拍卖前一般都会宣布“一旦成交,不得因为品质和品相问题要求退标”这一条竞拍规则。为了避免盲目买进赝品钱币,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投资者应该尽量选择一些有影响、讲信誉的专业拍卖公司组织的拍卖会参加。
记者:什么钱币品种宜通过拍卖会购买?
吴伟忠:普通钱币品种不宜通过拍卖购买。因为根据拍卖规则,买方一般需在成交价的基础上另付10%左右的佣金,这个幅度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会大大增加投资者的买进成本。为了尽可能地“物有所值”,一般价值较低的能够在钱币交易市场上买到的普通品种最好不要通过拍卖行,比如“四川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龙洋(行书)”市场价不到200元一枚,而“四川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龙洋(楷书)”拍卖价格却超过了2万元一枚,两者字体稍有不同但价格却相差一百多倍,前者在钱币交易市场上不难买到,投资者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为此而参加拍卖会,且在币市上交易这种低档银币还可以讨价还价,而拍卖会上具有很强的竞争性,拍进的价格往往高于一般市场价,哪种实惠是明摆着的事情。但若是十分珍稀的高档银币品种,在钱币市场上进行买卖很难保证其真伪,而通过拍卖会拍入的珍稀钱币真品的把握要大得多。
记者:竞拍新手如何才能在拍卖场上喊出合理的价格买进合适的品种,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呢?
吴伟忠:竞拍新手在参拍的时候尤其要冷静,不可冲动。由于参加拍卖的人员成份复杂,并不需要向组织者证明身份,中标之后只要付出一定的赔偿金也并不一定非要将拍品买下,因此“托儿”难防,目前在拍卖中经常可看到一些“托儿”在喊价,他们参加拍卖的根本目的就是将拍品的价格托上去,这种“托儿”对普通拍卖者的心态颇为熟悉,往往在恰到好处时应价,让拍卖者难以应付,一旦举牌被落槌后,计算价格发觉偏高又心生后悔,为时已晚矣。因此,参加竞拍的钱币收藏者在拍卖会上头脑一定要冷静,不可急功近利,尤其是对加价的递级尺度应慎重,千万不可出风头,否则极易落入“托儿”的“圈套”,高价买进价与质不符的钱币品种。
记者:有些珍稀钱币的拍卖价已经很高了,能否继续买进?
吴伟忠:有些集币爱好者为了满足“人无我有”的愿望,为得到某些珍币,在钱币拍卖会上志在必得,盲目地把一些钱币品种的价格喊高,于是就买回一些价格奇高的珍币。问题就出在这里,这种价格奇高的珍币已超出了钱币本身所应有的价值,也就是市场普遍所能认可的价格。那么也就根本谈不上保值升值了,剩下的只有套牢的份了。曾有一位集币爱好者为购入一枚珍币,不惜一掷万金,当时他感到很满足。可后来由于经济状况欠佳,无奈只得把这枚收藏多年的珍币抛售,可市场上对这枚高价珍币根本没有承接力,连续多日也无人问津,最后只得忍痛割肉,卖出价不到买进价的二分之一。这就是过分迷信珍币,以及对于珍币的保值增值期望过高所致。珍稀钱币虽说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但人们在花巨资买进珍币时仍应三思而后行。
记者:拍卖会上热烈的气氛是否会对参拍者产生某种影响?
吴伟忠:在此起彼伏的报价声中,拍卖会上的竞争气氛十分激烈,到关键时刻志在必得的双方还要展开“肉搏战”,再经过拍卖师不断地“煽风点火”,在这种气氛中,参加竞拍的钱币收藏者,特别是一些新手的心里就会特别兴奋和紧张,而缺乏足够的冷静和理智,往往会报出事后后悔的高价。比如在1998年8月23日上海市第四届钱币拍卖会上,有不少近代银币和民国纸币的拍卖成交价明显高于当时的市场行情,而且当时的钱币市场已明显从高峰逐步趋向低迷,这些花了高价的竞拍成功者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态,事后是否会后悔我们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这类钱币品种买进即被套牢。
链接吴伟忠,擅长近现代金银币分析。自1995年起开始撰写收藏类和邮币卡市场分析文章,为《南方日报》、《中国证券报》等十几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至今已在《大江南收藏》、《中国商报》、《集邮》杂志等全国近百家报刊上发表收藏、邮币卡市场分析文章和各类文学作品上千篇,对钱币拍卖市场也多有涉猎,与人合著《收藏投资大观》一书。
|
|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刘志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