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销毁邮票力度大 不及体制转变灵 |
|
栏目:每日新闻 时间:2004年11月25日15:55
|
集邮大众视为特大利好,并为之一振的邮票销毁正式启动后,邮市却并未出现人们所预期的上涨行情,仅在销毁初始有过一阵短暂的反弹,而后又重归往日的宁静。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销毁固然必要,但只能治标,邮政和邮品发行体制的弊端与问题才是造成邮票打折和邮市长期萎靡不振的根本原因。
一、“政企合一”的邮政体制形成“官与民争利”的局面。
由于邮政部门直接参与邮票市场的经营,不但挤占了集邮投资者的利润空间,而且加大了投资者的风险,同时造成打折票的泛滥,以致大量集邮投资者纷纷改弦更张,转向其他投资。
二、邮品发行随意性太大,种类过多过滥。
近年纪特邮票面值和发行量虽有明显下降,但全年纪特邮票的总面值降幅不大,集邮者减负不明显。相反,各类繁多的量少邮品和邮资封片却令集邮者集不胜集,并且绝大多数集邮者无法从邮局买到人为制造的量少邮品,而只能望邮兴叹。既挫伤了集邮者的积极性,又对严重失血的邮市造成更大的资金压力。据统计,2003年纪特邮票和各种邮资封片等邮资票品的总售价高达700余元,是全年纪特票的5倍多。《甲申年》邮票虽只发行一枚,且为80分的平信面值,但邮票发行部门通过精心炮制,开发出的“猴兄猴弟”达5种之多,而发行量的减少却又伴随着集邮者的更快流失。
三、邮品发行的方式与集邮者背道而驰,发行渠道不畅。
毫无疑问,集邮者应该是邮政部门的“上帝”,但近年邮政部门对其“上帝”完全是一幅冷漠的态度,根本不满足集邮者对纪特邮票的零星购买,而直奔邮市卖大户,以致出现“邮局不卖纪特票,邮市纪特票成堆”的奇怪现象。再加上邮市已基本演变成邮品的批发市场,根本不是集邮者拾遗补缺的去处,邮市中的纪特票也就只能在投资者之间玩弄击鼓传花的游戏,而很难得到消耗,邮票打折自然在所难免。
四、邮品发行监管不力,违规不断。
目前开展的“专项整治”只是阶段性工作,难保整治过后违规不再死灰复燃。并且从以往的情况看,受到查处的基本是一些副局长或公司经理等替罪羊。据了解,实际上如果没有“一把手”(局长)的指使,作为副职领导是不可能冒丢乌纱,甚至丢饭碗的风险而明知故犯的。这也是导致一些基层邮局敢于顶风违规屡查屡犯的主要原因。
今年以来,邮政管理层尽管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但这些根本问题至今尚无明显改观。消灭打折票,振兴邮市,既要有销毁邮票等治标之策,更要有改进邮政和邮票发行管理体制的治本之举。尤其是纪特邮票的发行方式应与国际接轨,发行期内敞开供应,发行期过后,未售出的纪特票予以销毁。唯如此,我国集邮和邮市才能步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
|
来源:集邮博览 作者:吴贵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