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玻璃金字塔下的邮票首发式
栏目:集邮知识 时间:2005年8月4日19:49
    1998年9月12日,中国和法国联合发行一套《故宫和卢浮宫》邮票。故宫和卢浮宫是中国和法国的艺术宝库,二者均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套邮票的发行,既是两国古老灿烂文明的见证,也是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象征。 

    中法古代建筑绽放魅力   1996年10月4日,经邮电部领导批准,笔者当时作为邮政司负责人带领中国邮政代表团赴法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访问活动,内容涉及邮政的改革发展、法制建设及行业管理等。10月10日,代表团与法国邮政的邮票及集邮部负责人进行了交谈。据介绍,法国发行邮票,每个国民都有权提出建议,一年发行45枚邮票,提出的申请不下800个。邮票发行机构汇总意见后向邮政总裁提交邮票发行计划,总裁向主管部长报告经批准后付诸实施。如果一种新邮票发行1000万枚,那么850万枚用于邮政通信,150万枚用于集邮收藏。 

  在交谈中,双方提出了两国联合发行邮票的意向。当时法国已与德国、卢森堡联合发行过邮票,中国则已与加拿大、美国、泰国、澳大利亚、圣马力诺和新加坡等国联合发行过邮票。 

  l997年1月,法国邮政总裁率领代表团访问中国,双方确定了于1998年联合发行邮票。邮票颗材最后定为中国北京的故宫和法国巴黎的卢浮宫。 

  故宫位于北京城中心,这组古典建筑群建于明朝水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旧称紫禁城。 

  卢浮宫则是法国的故宫,位于巴黎市中心。始建于公元1190年。当时法王率十字军东征,为了保住后方,他下令在巴黎(城岛)附近建造一座坚固的城堡,这就是最初的卢浮宫。卢浮宫修建在塞纳河右岸,整个建筑像一个长长的法文字母“u”,靠塞纳河的一侧即南翼叫“德农搂”,北翼叫“黎塞留楼”,夹在两翼中间的朝东部分叫“苏利楼”。其中黎塞留楼曾被长期占用,后来在密特朗总统的直接干预下,这座楼才被腾出来,卢浮宫得以完全建成博物馆。 

    邮票名称慎重修改 

  1997年7月上旬,两国邮政部门进行邮票图稿评审,法国克劳德•安德烈奥托先生绘制的图稿最终胜出。关于两国联合发行邮票的主题,1997年11月5日《中国集邮报》上公布的1998新邮计划中,使用的名称是《故宫和罗浮宫》,后来正式发行时改为《故宫和卢浮宫》。这是因为当时国家对“卢浮宫”的译名并未作统一规定。考虑到“罗浮宫”为早期使用的译法,后来中国报刊上使用“卢浮宫”译名较多,因此根据1998年5月5日《人民日报》上的译法,最后将邮票定名为《故宫和卢浮宫》。 

  1997年9月11日中午,笔者率中国邮政代表团赴法国参加两国联合发行《故宫和卢浮宫》邮票首发式。 

  9月12日上午,《故宫和卢浮宫》邮票首发式在巴黎卢浮宫和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时举行。《故宫和卢浮宫》邮票一套两枚,邮票图名分别是“卢浮宫”和“故宫太和殿”。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参赞孔泉先生和法国邮政董事会主席出席了在卢浮宫举行的邮票首发式,并赞扬这对促进两国邮政交往和加强两国人民友谊具有重要意义。 

  首发式结束时,笔者和孔泉先生、法国朋友一起,手持巨幅邮票图案合影留念。 

    华人建筑大师的杰作 

  值得一提的是,两国联合发行邮票的首发式就在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下面举行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设计者是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这个设计方案就像当年建造埃菲尔铁塔一样,曾经遭到过许多人的非议。然而,事实证明这个方案是非常成功的。在设计中,贝聿铭考虑到要尽量保留卢浮宫原有的外观。他说:“我不动卢浮宫,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懂得传统的含义。”他的奇特办法是,向地下要空间,并在庭院中心建一个钢架玻璃金字塔,作为卢浮宫的入口和心脏,使各翼的建筑有一个凝聚在一起的中心。地下建成一个接待大厅,以三条廊道通往各翼展馆。西侧建为会议厅、时装店、首饰店、咖啡馆、餐厅和停车场,组成一个地下城,弥补了卢浮宫作为展览场所缺少服务设施的缺点。玻璃金字塔不仅悦目而且实用,为巴黎和卢浮宫增添了新的光彩。 

  据介绍,经过改造和增添展馆,卢浮宫的展览面积扩大近一倍,达5.5万平方米。展馆共分希腊罗马艺术、埃及艺术、东方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卢浮宫历史等几大部分。展品不下40万件,其中有三件稀世珍品,被誉为世界三宝。第一件是维纳斯雕像,1820年在希腊的米洛岛发现出土。这座雕像大约制作于公元前一世纪。有一人半高,两只臂膀都已残缺,上裸半身,全身线条优美,朴实如真,是现存古雕像中最精美的一尊,俗称“断臂女神”。另外一尊为胜利女神雕像,也是在希腊出土的,高约3米。女神虽然头缺手残,但那薄纱般的衣裙迎风飘扬,身躯展翅欲飞,雕刻技巧确实高超。第三件宝物是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你。 

  在卢浮宫举行两国联合发行邮票首发式的同时,还在玻璃金字塔下面举办两国邮票展销活动,一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反映改革开放成就的集邮品颇受法国集邮者的欢迎。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龚达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