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具三大优势 长乐是郑和邮票的最佳原地 |
|
栏目:集邮知识 时间:2005年6月29日20:45
|
长乐就是郑和邮票的“根”
“国家邮政局将于6月28日与港、澳邮政共同发行《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长乐能获准举办邮票首发式,与刘品增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日前,记者在长乐采访时,当地不少邮友如是说。
一篇文章引起争论
刘品增现为长乐市集邮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州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今年73岁。刘老曾任原长乐县委办公室主任、统战部部长,退休后一直致力于集邮事业,先后被评为“市集邮先进工作者”、“省集邮先进个人”和“全国集邮先进个人”等称号。记者采访刘老时,他正在为即将举行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作准备。
今年2月25日,《中国邮政报》刊登了刘品增先生的《长乐是“郑和下西洋600年”的最佳原地》一文,在邮坛引起不小的争论。先后有郑和下西洋的始发港太仓、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制造地南京等地的邮友在《中国邮政报》发表文章,对刘品增的文章提出了许多质疑。“这些地区的邮友均认为自己所处的城市是《郑和下西洋600年》邮票的最佳原地,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就是长乐为最佳原地。”刘品增说。长乐的三大优势
在接受采访时,刘品增先生介绍了长乐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邮票最佳原地的三大优势:
第一,长乐的郑和古迹众多。郑和七下西洋在长乐驻泊期间,足迹踏遍了整个长乐大地。他在南山奏建天妃行宫,重修圣寿宝塔、三峰寺、南山寺等;施财建造三清宝殿,又铸造铜钟,刊立记述七下西洋的《天妃灵应之记》石碑;奏改马江为太平港;登云门山重建云门寺;历经文石、仙岐修建天妃庙……特别是《天妃灵应之记》石碑,详细记载了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时间、地点、人员,以及与所到国家进行贸易友好往来的情况,这是国内绝无仅有的珍贵文物,为研究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文献。
第二,长乐有纪念郑和的多处建筑。历史上,长乐人曾在“二刘三宝岩”上用青石雕琢郑和的坐像,在漳港显应宫内立有泥塑的郑和像……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长乐人民为了纪念郑和,把南山辟为郑和公园,在南山天妃宫旧址建起雄伟壮观的郑和史迹陈列馆,在郑和出洋的闽江口南岸建立郑和航海馆、郑和广场,立起一座世界上最高大的大理石郑和塑像,在吴航街道设有郑和路,架起郑和桥……如今,在长乐处处可见郑和的历史功迹,可以说,郑和已成为长乐家喻户晓的历史伟人。
第三,长乐的郑和研究成果丰硕。早在1997年8月15日,应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的邀请,长乐市就组织了“长乐市赴马来西亚文化访问小组”,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了“郑和纪念展”活动。这次展览是马来西亚首次举办的国际郑和纪念展,展出的300余件照片、图表、资料和模型中,长乐占了三分之一。2001年7月,长乐还成立了郑和研究会,并创办《航声》会刊,编辑出版《郑和研究文集》。
长乐邮缘由来已久
长乐是个重视集邮工作的海滨城市,1985年7月,这里就成立了集邮协会。同年,《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邮票设计专家还专程来到长乐,选择“郑和碑亭”、“郑和宝船”、“郑和铜钟”等,分别供作国家与北京邮票首日封插图。同年7月11日,长乐承办我省的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学术性纪念大会,并举行了《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长乐的“郑和”邮缘由此萌发。
20年来,长乐集邮在世界邮展中独树一帜,多次在国家和省里的集邮知识竞赛中名列前茅。刘品增对记者说,去年12月,长乐博物馆在我国县级市中首创建成“中国长乐集邮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长刘平源还为集邮馆题写了贺词。据了解,集邮馆开馆以来,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这些因素,无不证明长乐就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邮票的主题原地。”刘品增自信地说。(记者刘复培)
什么叫“原地”
“原地”一词,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在集邮界的使用率较高。按《中国集邮大辞典》的诠释,“原地”是指“邮票的主题或主图确认的事件发生地或实体所在地”。其中,“事件发生地”是指“重大事件发生地,人物诞生地、逝世地、活动地等”,多与纪念邮票有关;“实体所在地”是指“名胜古迹、建设成就的所在地,动植物、矿物等的原产地、发现地、保护地等”,多与特种邮票有关。
|
|
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刘复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