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集邮者的知识修养 |
|
栏目:集邮知识 时间:2005年12月30日22:41
|
集邮者的知识修养
近日,我收到了我国台湾集邮家朱守一的一封信:“上个月从美国一家Nutmeg邮票公司寄来的拍目,其中有澳大利亚发行C1-C6航空邮票6枚,迄今都已70多年,也算早期票了。C4-C6三枚是信使神Mereury,在希腊神话中他被称为Helmes,他的右手上执着蛇杖。C4与C5图案一样,只是齿孔不同,就是因为齿孔略有差异,C4的价格比C5高12倍。拍目上强调这6枚票都是品相极佳,图案正中的SuperiorCenfring上品,比一般的市价要高出20%-50%。”
已记不清这位集邮老师是第几次以这种方式惠我以邮品与邮识了。这里,我想以此引出两点体会,供集邮者参考。
从“传统”邮识入门
两枚邮票的图案与刷色完全一致,仅仅齿孔不同。对于一般集邮者而言,如果别人不事先指出,也许根本不会介意。在制作邮集时,会有二种选择:1、只买一枚便宜的(如果可能的话),理由是“避免主图重复”;2、将二枚都放进贴片,并写上不同齿孔度数,一则可多占空间,二则也算是一种“集邮学习”。但是,内心会暗暗叫苦,怕评委不知道自己是花了钱的。因为贴片上是不允许写上“C4比C5价高12倍”之类注释的。于是,抱着这种心态,许多初组集者往往宁可用同样的价格去选封、片“抢位置”而不愿首先在邮票的使用上下功夫。
其实,像朱守一这样的老师,其审视目光首先还是看邮票。看它们的用纸、刷色、齿孔、甚至背胶、品相等。在他们自己的展集中,常常会使用虽仅占少许空间但价值不菲的一枚邮票,他们不管别人知不知价格,只担心在自己的专题邮集中,首先是否使用了该主题中存世的最好的邮票,然后再以同样的眼光去审视与主题相干的邮政用品。
宁愿选“高出20%-50%市价的上品”、“以求品相极佳”,这就是集邮家的风范。而我们呢?我们常常只求过得去,不以为评委看得清;我们常常急功近利,图省事,图省钱,总想侥幸“蒙”过去。
固然,专题集邮只是摆弄邮品的一种游戏方式,但是,它的前题和本质是集邮,而集邮的基础是“传统”。让我们甘于寂寞,少想“捷径”,回归“传统”本色吧。
以“百科”经典为据
还是以这封信及附图说事,说说专题知识。
自1991年以来,在得知我集医学蛇杖主题之后,不少邮友送我AESCULAPIVS票,而只有朱老师是唯一并多次加送MEREURY票的人。因为在别人看来,只有AESCULAPIVS是医神,他手中的蛇杖(俗称单蛇杖)才代表医学。而MEREURY)是信使神,他手上拿的是双蛇杖……
无独有偶。在我国的邮刊上,也有人在介绍蛇杖文章中否认墨丘利之杖可代表医学,甚至也有人评点《蛇杖》邮集时,好心地要我删去墨丘利的故事,而我只能笑而致谢,却实则不改。因为:1、早在美国专题集邮协会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系统地介绍了“双蛇杖”用作医学标志的邮品;2、有关MEREURY的介绍,无论是在古希腊神话,还是在罗马神话中都有类似的记载,而这样的书,在一般书店都可见得到。不言而喻,包括名人名家在内,对许多专题知识有不同看法,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相关的典籍。
我举这个例子的针对性在于:我国各级邮展中,因对专题知识上的分歧引起评委与评委、评委与作者、征集员与作者之间不快的事太多了,使得作者修改时手足无措,评分时自觉蒙冤抵触,而消沉……。怎么办呢?我想劝劝作者:首先得检查一下自己在动手编组这一主题邮集时,是否已通读了相关文献(包括百科全书类、名著类和正规邮票目录),是否已在邮刊上发表与自己主题有关的资料性和研究性文章呢?
|
|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 童正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