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清末报刊上的集邮广告 |
|
栏目:集邮资料 时间:2003年3月22日3:54
|
清朝末年,社会公开出版的报刊上少有集邮广告,仅可在上海出版的《申报》、《中外日报》、《时报》以及天津出版的《大公报》上见到数则。《申报》上刊登收买邮票的广告集邮报刊已有介绍。而《中外日报》上的集邮广告却鲜为人知。
《中外日报》前身是1898年5月11日创刊的《时务日报》,1898年8月17日改称《中外日报》,经理汪康年、汪仲阁,编辑为汪大钧、郑广铨等,馆设上海大马路集贤里内。于1911年2月15日改名为《中外报》后不久自动停刊。
现所见1902年《中外日报》刊有3则集邮广告。1902年2月24日《中外日报》刊出“专收各国邮票”广告,内称:“如有者,送四马路胡家宅观盛里三十七号,看物议价,格外从丰。”看来这位胡先生,不仅收购邮票范围广,而且不怕多。1905年8月3日,这位胡先生又在《时报》刊登收购邮票广告:“收买中外各国新旧邮信票,无论多少,如有者请持至四马路观盛里三十七号门牌,看物议价,格外从丰,特此告白。”由此看,这胡先生也许是邮商,或是邮商的代理人,不然他为何如此大量收购各种邮票?
经查《时报》创刊于1904年6月12日,社址在上海四马路辰字(B)583号,竟与胡先生同街。《时报》每天两大张,售钱二十文,1939年9月1日停刊,是我国早期出版时间较长的报纸。
1902年4月15日《中外日报》刊登“招买邮票”的广告:“本行开设上海英大马路三十八号门牌,收买中国旧邮票,如有聚多出售者,请持至本行面议估售可也,壁恒洋行启。”这家洋行专收中国旧邮票,可能是为外籍邮商代收,以致对少量邮票不感兴趣。
1902年5月24日《中外日报》刊登“收买人头”广告:“本行收买旧信面上用过之旧人头,如有全积欲卖者,请携到大马路德文书店面议。”此处将邮票称为“人头”,又倒回1879年《申报》广告上的称谓,且要“全职”(应是“全集”吧)。
1906年4月11日,天津出版的《大公报》也刊登了一则“收买旧邮票”的广告,内称:“如有人有各种中国旧存邮政票情愿出售者,请交《大公报》馆转交,必当给以合宜之价。”这是至今所见天津报刊最早的集邮广告。据悉,天津《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6月17日,1925年11月27日停滞不前刊,社址在天津法租界狄总领事路,是我国近代著名日报。
从上述广告看,九十多年前,在上海、天津等城市不仅有人收购邮票,也有人收集邮票待沽出售者。邮票的商品价值已被社会所接受。在清末报刊上或许还有不少集邮广告,愿集邮同好继续挖掘,一定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
|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赖茂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