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为什么不爱集邮?
栏目:每日新闻 时间:2004年7月2日22:28
  近年来,集邮队伍不可避免地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2002年,全国集邮协会有会员330万人,而2000年邮协会员421万人,青少年集邮者更是越来越少。记者在中学生中专门做了一个调查,在接受采访的109位同学中,82.5%的同学说,自己身边有同学或家人在集邮,受到影响或自身喜欢的占48.6%,理由是集邮能让生活充满乐趣,还可以增长知识,同时具有历史价值及纪念意义。而51.4%的同学表示不喜欢集邮。北京集邮协会的申老师也告诉记者,目前在集邮协会活动的人以成年人为主,也有不少小学生,但缺少中学生的身影。在集邮爱好者的行列中,似乎形成了一个年龄断层。为什么现在中学生集邮的越来越少呢?
  
  ■信件量减少使邮票淡出人们的生活视线
  
  随着电脑的普及,电子邮件逐渐以其快捷、方便、成本低等诸多优势慢慢取代了寄信这种方式,这也压缩了邮票的空间。邮票如果只作为一种纯收藏品显然它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在寄信、收信的过程中积攒邮票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这也许是老一代人喜爱集邮的原因之一。
  
  由于电话以及因特网的普及,现在写信的人已非常少,因此要收集到各种类型的邮票,还要靠交换以及购买的方式。邮票的曾经盛行,是一种社会的趋势,如今,这个环境没有了,中学生们对于邮票的关注也就降低了。毕竟,如同一杯清茶的邮票文化,远没有现在那些被人们崇尚的东西刺激而充满活力。当大多数中学生都喜欢可乐的时候,他们怎么会去选择清茶呢?
  
  ■邮票缓慢的升值使很多人选择放弃
  
  邮票是一种包含着很深文化底蕴的东西,但是同时邮票所包含的经济利益也是其被很多人追求的原因。在当时邮票盛行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是因为金钱的诱惑,而掀起了集邮风潮。然而,邮票的升值是缓慢的,许多人也就因为没有耐心而放弃了。在课业压力下的中学生更是难以为漫长的等待支付宝贵的时间。
  
  现在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就是仿佛只要一样东西沾了钱,那它也就失去了本来的光彩。我们再也无法体会收到一枚自己没有的邮票那样愉快的心情以及激动的心态。 

  ■邮票设计缺乏个性和吸引力
  
  现在邮票的样式太古老、单调,比如说今年出版的“防止大气污染”,只有紫、绿等几个怯而又怯的颜色,而且图案过于单一。邮票的内容也只是集中于“国家大事”、“保护生态”等几个方面,都没有我们青少年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发现了这其中的一个恶性循环:由于青少年普遍不关注邮票,设计者就越发的不注意色彩的鲜艳等吸引别人眼球的问题,而不注意诸多类似问题,就不会有更多青少年关注邮票。没有人会因为出了一本漫画书或一部动画片而去精心设计一套邮票,更没有人会把自己认为照得很好的照片搬上邮票封面。不要以为我这是天方夜谭,现在芬兰邮局已经推出了“个性邮票”,你只需把照片传真过去,很快就会得到自己理想的“邮票”。
  
  ■中学生没有集邮环境
  
  现在学校里没有集邮的气氛,少数学校有专门的集邮小组,还有老师辅导,不过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都引导不够。如果你把邮票带到学校去,老师看到了一定会说:“你们现在的任务是学习,不要看什么邮票,有那个时间,多做几道数学题好不好?”家长和老师说的差不多,而且是疲劳“轰炸”:“你看看你自己,整天就知道不务正业,倒腾那些破邮票干吗?这都什么时候了,给你买的几本练习册都做完没有?集邮啊,都是中老年人在家没事干了集邮,你们还小,现在多学习长大了爱干吗干吗,没人管你……”一下课,同学们三五一群地谈论电影《指环王》、图书《再见了,卡鲁》、专集《奇幻旅程》,只有你一人抱着一本大邮册在想哪张邮票好看、哪张收藏价值高……没多久你就已经被孤立了,你只能放弃邮票,融入集体之中,谈论和大家一样的话题。 

  ■中学生集邮缺乏适当引导
  
  在当今快速更新的社会中,各种事物令中学生眼花缭乱,在大的社会环境、舆论不关注集邮的情况下,家长的引导更是尤为重要。不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懂得鉴别、欣赏好的东西,那些有高雅志趣的人,无不是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成长的。
  
  一名中学生向记者介绍自己的集邮经历时说,“我母亲从我出生开始每年为我收藏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集邮册’,一开始我不是很感兴趣,后来逐渐喜爱上这项收藏活动。”
  
  以前发行的收藏性邮票内容多种多样,既有像“华容道”那样的历史事件,又有“中国足球队首度冲进世界杯”这样男女老少都关心的时事,有展现海洋动物的,也有关于锡林郭勒大草原这样的风景胜地,还有很多出土文物,可谓天文、地理包罗万象。收藏性邮票的制作亦极尽美观。每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集邮册”对每张邮票的知识背景都有至少一百字的详尽说明。可以说,集邮实际上是一项对青少年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良好活动,同时也是每个人都可以相伴终身的高雅情趣。
  
  ■邮票魅力在现代生活中的延续
  
  我们有理由相信,集邮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和健康的生活,并能培养一种特有的观察思考方式:见微知著、以实为据、比较鉴别、价值判断,集邮再现集邮者的思考、认识和审美观念,丰富和完美着社会生活。这种优雅的传统文化活动怎样在现代生活中继续保持它的魅力呢?
  
  据意大利安莎社报道,日前,法国邮票界启动了一项邮政集邮计划。只要上网页上轻轻一点,就可以为自己制作一张个性化的邮票。如果为庆祝新生儿的降临,或是给朋友邮寄一份结婚喜帖,人们只需要花费10个欧元,就可以在这里完成制作,并且能在一个星期后收到你自己设计的个性化邮票。
  
  俄罗斯发行了一套主题为“自然的馈赠”的系列邮票。这套邮票共5枚,为圆形,分别印有5种水果。这些水果邮票散发香味的秘密就在邮票背后的香味胶里。这些香味胶闻起来虽然有水果味,但舔起来和普通邮票并没什么两样。其他一些国家发行的邮票或许有着更具想象力的味道:最著名的是瑞士2001年为庆祝巧克力制造商协会成立100周年时发行的邮票,这枚邮票看起来、闻起来都像巧克力;1999年,巴西曾让本国的邮票闻起来像是烧焦的木头,以提醒人们预防森林火灾;1996年,英国发行过一枚有桉树气味的邮票。 
来源:人民网 作者: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