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打折:惟有“销毁”
栏目:每日新闻 时间:2004年6月29日16:44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一纸关于“杜绝邮票打折销售”的提案,使要求消灭长达十多年的邮票打折问题,成为我国集邮界最令人关注、最为迫切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近年邮政管理层为了摆脱邮票深幅打折,邮市长期低迷不振的困境,可以说是利好政策层出不穷。但始终还是收效甚微,难遂人愿。今春被大多人看好的邮市行情又仅仅维持了短暂的3个多月的反弹便嘎然而止。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当今的邮市就像是多种疾病缠身的危重病人,超量的打折编年票犹如病人身上的一块“肿瘤”。而近年邮政部门推出的一系列救市举措有的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有的在具体实施中阻力重重,造成药力太小,药效无法得到发挥。那么在长期服药无效的情况下,就只能采取外科手术,邮政部门必须忍痛割爱,毫不犹豫地将“肿瘤”切除——销毁。否则,脆弱的邮市就会像人的疾病,久治不愈必将使身体拖垮。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邮电分家以后,由于邮票发行暴露出来的邮政部门的问题和弊端接连不断,且日显突出。尤其是邮票打折和拒用邮票贴寄包裹已成为反映最强烈,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邮政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邮票打折问题已引起全国人大代表的重视,作为议案正式提出,要求杜绝邮票打折销售。拒用邮票贴寄包裹问题已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4月20日中午,央视一台新闻30分节目对此进行了长达5分钟的采访报道。 

  笔者认为,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就是邮票长期深度打折。消灭打折票有二条途径:一是销毁,二是消耗。实践证明,“消耗”这条路是行不通了,用户使用打折票寄信、贴包裹就意味着邮政职工所付出的劳动成果也要被大打折扣。因此,各级邮政部门自然就会采取种种办法来阻挠用户使用打折票,这也是关系到邮政人员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谁愿意饿着肚皮白干活呢?这就注定打折与消耗是一对十分矛盾的问题,实施起来必然难度很大。所以要消灭邮票打折这个根本问题,唯一的办法就只有“销毁”这条路了,并且销毁的最大受益者其实还是邮政本身。 

  表面上看,销毁邮票是邮政部门的一大损失,但总体来讲,销毁只会给邮政受益,而不是受损。目前库存的大量打折编年票因为大批量放货受到控制,即使放货也只能是面值的四五折,甚至是二三折销售,所以并不能给邮政带来多大的利益。相反,却由于大量库存票的存在给集邮大众心理上造成较大的压力,对邮市产生威胁,以致邮票长期处于深度打折的窘境,造成集邮者大量消失,大批集邮投资者改弦更张,邮票发行量逐年递减,邮政部门的集邮收入持续下降。据报道,2003年中国邮政的集邮收入约53.8亿元,比上年下降了24%,较1999年下降了近4成。可见邮票打折给邮政带来的损失有多大。而销毁邮票对集邮和邮市产生的影响力将会是巨大的,是不可估量的。1996年销毁邮票的量并不算大,但却引发了1996年底到1997年初的邮市火爆行情,邮票打折现象基本消失。当然,后来由于不切实际地大幅甚至成倍加大纪特邮票的发行量,使得大量编年票重新陷人深幅打折,邮市长期低迷的困境。所以,只要保持稳定的邮票发行政策,销毁邮票必将呈现邮市回升,打折票回归面值以上,集邮人数增多,邮政的集邮收入持续增长的良好局面。

  所以销毁邮票对集邮大众和邮政本身都是有百利而无—害、—举多得的实实在在的利好政策;是消灭打折票,重塑邮政和邮票作为“国家名片”的形象和声誉的惟一行之有效的办法,何乐而不为呢?
来源:集邮博览 作者:吴贵祥